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组织架构 | 我要加入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活动公告]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姓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小时)
    胡玖招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谢芹芳和妈妈们一起做游戏5
    余君璐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肖小勤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郑利玉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阮周昌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邱小芹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阙俊杰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阮周昌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赖锦锋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温才基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许万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李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马新华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温顺娣给老人剪头发、照相5
    王玉林给老人拍照、剪头发5
    卢照花给老人拍照、剪指甲5
    范锦兰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俞秀群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邱小芹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郑利玉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蒋以诺引导、维持秩序、给2.6
    马晓华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赖丽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游麟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肖小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晓芳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智霖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鸣轩引导、维持秩序、给2.6
    刘巧凌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叔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俞秀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雨菲发放消防宣传单5
    肖桃莲给老人免费理发5
    沈子喧发放消防宣传单5
    廖毅航发放消防宣传单5
    曾楚岚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欣言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博源发放消防宣传单5
    陈一诺发放消防宣传单5
    石纯丞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丽珍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陈凤书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曾招阳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黄晓红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熊淑琴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郑汉荣给老人免费照相、按5
    肖小勤给老人照相、按摩5
    唐晓兰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福茂表彰、颁奖、玩游戏7
     
     
     
    媒体报导
    当前位置:首 页 >> 媒体报导  
    正能量公益平台陈贵:推掉工作践行公益事业(文字报导)
    来源:腾讯大闽网综合(2014年11月27日) 2014/11/27

     

        陈贵,福建莆田人,生于1987年。初中没有毕业的我,就早早步入社会,刚开始在鞋厂做工、做过送货员,也做过私营客车“拉客人”的营生,后来到酒店、餐饮行业打工,再后来又到KTV、夜总会上班。“那个时候做夜场是比较好赚钱的,累积了一些积蓄后并在家人的支持下跟几个人合作,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那个时候外贸生意蛮好做的,每个月纯收入也有10来万元,两年的时间也积攒了不少财富,也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车。少年得志的我开始飘飘然,不懂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在2011年染上了“赌博恶习”,败光了所有资金,也拖垮了公司甚至欠了不少外债。那时候父母和家人都很生气,周遭人看到我都躲的远远的。在当地混不下去又无颜面对家人的我在2012年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散散心”,并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龙岩做起了酒店培训的工作。 “正能量”陈贵:从欠债赌徒到公益达人(点击红色字体查看更多)

     

     

        2012年4月份,我无意间接触了公益,参加了贫困家庭的走访活动,几次下来的公益行动,深深震撼了我。平时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贫困家庭却真实的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毫无准备的我完全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导致他们困难的遭遇却鲜为人知。几次下来的走访活动深深的触动了我,随之也彻底的影响了我的人生价值观,活着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我却在拼死拼活的工作中,觥筹交错的应酬中,面具与面具的交往中,物欲横流的生活中差点就迷失了自己……

     

        走访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无时无刻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段时间我失眠了。我静静的思考着,我应该怎么做?我可以怎么做?……

     

     

        对于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就这样熟视无睹。我拿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帮助了4个家庭暂时度过眼前的温饱问题。那一刻起,公益便于我结缘了。我利用每个月4天的假期,组织同事们一起下乡去发现这些生存困境的人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介入,让他们得到关注和帮扶。随着投身公益的热情越涨越高,走访次数的增多,需要关注和帮扶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那一刻我无力感越发强烈,我深知依靠我和同事们“小打小闹”的公益行动,根本无法有效的帮助到他们。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找到并帮助更多贫困群体方法。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把需要关注和帮扶的群体传递给社会,让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到公益当中,在2012年7月,我自己掏钱建立了网站,随后又与4位志同道合的人成立了网下实体公益团队。取名:正能量公益平台(前身是: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热心公益的人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去关心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团队自发成立后,我便给团队制定了核心公益理念及团队精神。正能量公益平台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以传播正能量,正己助人,服务社会为宗旨;团队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善行天下 道泽十方”为口号;坚持公益“无区分、无界限、我到哪、爱到哪,行中学、行中觉、始于心、归于心”的公益理念,致力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身体力行,实践人道主义,扶贫济困,促进社会和谐而奉献。。

     

     

        有了团队,肩上的责任就更重了。为了获得更多可支配的业余时间,我辞掉了酒店的工作,做起了婚庆司仪、商业主持这个自由职业。虽说这是个较为自由的工作,但很多时候,我一旦进入乡村,走村串户,翻穷山踏恶水去记录去发现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记录他们的生活点滴,我时常搭着帐篷借宿在村小学、村委会、寺庙等地方,一待就是几天。遇到和主持档期相冲突的时候,我不得不推掉工作。

     

        在我的公益行走历程记录里面,有着很多很多的让我难为忘怀的事件:

     

       

     

        2012年7月,我记录了第一个残疾孤寡老人,他叫林长江,龙岩适中镇人。他天生双脚残疾,只能以嘴代手,以手代脚。初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是和鸡兔混住在一起的,想进入他的家,我不知从何落脚。随着深入的了解,林长江让我越发钦佩。他今年应该是63岁了,他虽然身体残疾却异常坚强,他靠双手饲养鸡兔卖钱自给自足,虽然日子过的艰难,却从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但凡村里有红白喜事,他参加却从不落下“份子钱”。为了改变林长江老人的居住环境,我发起了对林长江老人的帮扶行动,把老人的屋子简单的修缮了一番,购买了一些家具,并在门外面建起了崭新的家禽饲养的屋子。彻底让老人脱离“人畜混居”的困境。

     

     

        2012年8月份开始,我走访了大量的贫困家庭,许多家庭都有孩子正在读书,但是由于家庭的贫困,许多孩子除了学校发的课本外,买不起课外书及学习用品,更谈不上一周吃上一次肉。由于营养跟不上,孩子们,脸色暗淡、发育不良、身材矮小。认真的对孩子们家庭贫困的原因及学习情况做好记录后,我发布在团队网站上,进行推广和传播,很快孩子们便得到了爱心人士一对一的长期捐助。很大程度上缓解贫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2012年11月份,在一次采写路上,我发现了武平县永平乡的一个家庭,他们一家有5口人,家里却只有1个劳力,其中2人智力残疾、1人患有严重风湿病,1个小孩孩在就读小学。就这样的一家人,他们却挤在一间矮小阴暗、四面透风、雨天漏油的木板房里面。其贫困程度让人看了着实心痛。记录、采写、发布,很快这个家庭正在读书的小孩就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助学帮扶。孩子得到了助学帮扶,可接下来的事情困扰了。在这里的居住环境下,孩子可以安心读书吗?在这的居住环境下,我们仅仅给予孩子助学上的微力帮扶能够算的上真正意思上的帮助吗?假如有一天,房子没了?塌了?这个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助学还有意义吗?

     

     

        2013年1月份,我发起了以“居者有其屋 才能保生存”为理念的“爱心筑巢”公益项目。为特困及赤贫无住房家庭圆新居梦。项目启动,我们第一个筑巢目标便是一家5口蜗居在木板屋的这个家庭。彻底解决住房问题后,孩子才能安心读书,长大后用知识改变命运。

     

     

        2013年4月份,我发起了以“心手相连 放飞梦想”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人们叫他们“留守儿童”,就像是遗落在沙滩上的贝壳,蒙罩着浓厚的哀伤意味。他们的父母亲在山外遥远的地方,他们的家离学校很远,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独立生活。

     

        小的甚至二年级,身高不到100厘米,一脸写满营养不良,住在学校里。自己煮饭,配榨菜、巴浪鱼干或者豆豉。很长时间洗一次澡、洗一次衣服,白衣服穿成花衣服,像是长途旅者,饱受风霜煎熬。孩子说,过年才能和爸爸妈妈相聚,快忘了他们长什么样子了。孩子又说,长这么大很少离开大山。孩子还说,有时很想哭。

     

        山里孩子的身高对比城里孩子的身高,就像中国人的身高对比朝鲜人的身高。他们太需要社会的关爱了,可惜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每一次的活动时间都很短,志愿者来去匆匆。来时,孩子们脸上绽开笑容,走时,孩子们脸上挂着泪水。

     

     

        2013年5份,我发现了连城县罗坊乡常年居住在猪圈里的67岁老人马水清。老人无妻无儿女,因为和兄弟家庭的一些矛盾,他被“请”出家庭,只得居住在废弃的猪圈里。猪圈紧靠山边。雨天,屋外大雨,屋里小雨,还有从山上奔涌进窗的“泥石流”;夏天,除了能把人“抬走”的蚊虫,山上的毒蛇也经常光临屋里;冬天,山里的温度可近零度,屋里常常能结出冰溜子,冷得老马穿上军大衣裹着棉被入睡。老人67岁了,无妻无儿女,晚年生活如此不堪,让我无比的心酸。在采写的过程中,老人和我述说起了从年轻时到现在的一切一切。为了让老人不在居住在猪圈了,我心底又酝酿起了想帮老人修建一所小屋子的想法,可是力量实在微薄。我心里没有底是否能够圆马水清老人的心愿? 在机缘巧合下,腾讯大闽网得知了马水清老人的情况,再次和我相约一同去看望他,大闽网记者,把老人的情况发布在大闽网,很快老人便得到了爱心网友的帮助,收到捐款4万余元。正当我们紧锣密鼓的准备为老人修建新居的时候,老人的兄弟看到社会上这么多人都关心老马的境况,他们也感到如此对待老马实在不好,便和老马冰释前嫌,邀请老马搬回家一起生活。最让我感动的是,老马搬回去后,在接收到的善款里面支取了一些添购家具家电,剩下的3万多元在家人的支持下,全部捐赠出去,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12月份,在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来临之际,我发起了“携手筑梦 情暖闽西”为主题的公益晚会,在晚会现场插入圆梦环节,帮助连城县隔川乡的乞丐妈妈黄富珍现场圆梦。乞丐妈妈3岁那年被父母卖到隔川乡竹叶山村,21岁时出嫁了。又过了一年,她的肚子一直没动静,这在闽西农村是个大忌讳,于是,她被赶回娘家。无论是生母还是养母,都不愿意接纳,让她睡了猪圈。倔强的黄富珍走了,从此就在乡间乞讨为生。除了捡垃圾,捡吃的,黄富珍还开始捡孩子。第一个是在山上的垃圾堆捡的,天刚蒙蒙亮,黄富珍看到了扔在箩筐里,冻得满身紫红的女婴。“大概想到她自己当年的事了吧。”村里的老人唏嘘不已,那次黄富珍把孩子抱回了家。先后捡了12个,都是女的,只活下来4个。一个40多年来依靠行乞为生女人,膝下却有“四朵金花”,她们之间没有丝毫血缘联系。当我走进这个破败不堪的“家”,我惊叹,人在困境时与命运抗争的坚韧;我惊叹,超越血缘的亲情也可以如此动人;我更惊叹,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字,这群看似苦命的女人,可以为我们诠释得如此感天动地。在晚会现场,我们成功的为乞丐妈妈筹集了圆梦资金53820元,用于修建新居。并在今年的8月13号新居落成完成乔迁。乞丐妈妈从此搬离了书屋,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2013年12月份,在筹办第28个国际志愿者日晚会的同时,我的微博收到了来自四川大凉山的一条求助信息,信息写到希望能给大凉山美姑县乐约乡山地小学68名学生邮寄一些旧衣物,让孩子们可以过个温暖的冬天。当我看到这样的消息时,心里咯噔了一下,需要旧衣服,而且那么多人需要,这地方是有多穷?看着照片和文字,并经过了详细的了解,我相信了。在晚会结束后,我没有让自己休息下来,我又组织人员发起了暖冬行动。68个人需要的旧衣物从福建邮寄至四川大凉山,邮费都很贵。我决定以众筹现金的形式,亲自去大凉山给孩子们买衣物,一是节省邮费,二是可以实地更加清楚的了解当地的困境。活动发起,短短了几天时间就筹集了2万多元暖冬捐款。我在12月底便踏上了大凉山之行。到实地后,当地的贫困程度,给我的震撼比在照片和文字中的叙述更加严重。孩子们穿着单薄、就读的学校破烂不堪,学校甚至只有一名老师,还只是代课老师。眼前的一切再一次触动着我,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而且我们所能做的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爱心人士的捐款购买了暖冬物资派发给每一个孩子后,我没有在当地待很久,就离开了。那个学校就深深的印记在我的心里。回程途中,我一直在想我可以给这个学校做点什么?我可以去呼吁些什么呢?一个希望改变这个学校的环境的想法那一刻在我心里扎根了。

     

     

        2014年5月份,在得到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下,我发起了援建山地希望小学的公益项目。并计划再次前往大凉山以纪实微电影的形式把山地小学的困境展示给社会,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心,去帮助山地小学。一切都很顺利的进行着,影片在8月份剪辑完工,片名取名为《坚守 希望》,并将该片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推向社会。同月22日,也举行了一场援建山地希望小学的公益晚会。整个行动下来,总共筹集了16万多元善款,要来盖一个崭新的学校显然是不够,在与当地学校沟通协调,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只能用现有的资金修建一个小一些的简易校舍,可以让孩子们不用继续在危房里面担心受怕的接受教育。

     

     

        两年多行走在公益路上,发现和介入帮扶了众多家庭,这其中更有一些是大病患者,他们家庭因重大疾病返贫,甚至失去生命。我们彼此陌生,却守望相助。我们四处努力,却依然挽救不了生命。一件件的遗憾事件发生在身边,我却无能为力。

     

        在公益路上,期间经历过无数的坎坷,各种的质疑,许许多多的冷嘲热讽。这些恶言相向,曾一度让我心灰意冷,想过放弃。但是我依然挺住了,坚持下来了,因为我坚信,我终会有一天会通过坚持和行动,感化那些曾经伤害过我的人,也终究会影响他们一起走上公益的道路上。我始终坚信,坚持就会改变。

     

        在这两年多的公益路上,随着发现和介入的群体越来越多,越发的感到无力。每一次的发现,符合帮扶和助力的群体,总要花大把的时间去完成公益帮扶行动,由于没有固定的捐款来源,一直依靠“乞讨式”的模式在进行的公益救助帮扶行动。这样的传统方式方法总是要等到受助群体出现,在开始“乞讨”捐款帮扶。造成帮扶速度缓慢、更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遗憾。

     

        有一些群体,从发现到帮扶,他们都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度过困境的局面,就撒手离去。这些“来不及”在我心里造成了永远无法抹去的遗憾,这“殇”深深的刺痛着我。曾经想过放弃的我,看到这些“遗憾”、看到这些“来不及”,我便告诉我自己,我不能放弃,我要更加努力,我要通过自己的点滴付出去影响和呼唤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如果身边的人,全社会的人都能够举手之劳,参与公益,天下人人公益,我想,在这世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遗憾”和“来不及”……

     

        为了彻底改变“乞讨式”公益模式,为了更加快速高效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正在尝试打造出属于自己团队独立自主的“造血系统”,为公益活动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我相信,有了自己的造血系统再结合各方面的公益力量,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同时,这个造血系统执行起来会有很多方面的受益,“第一,贫困群体帮扶的时间会缩短,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产业里面带动志愿者、夫妻档在里面打工;第三,我们的造血系统产业还能带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就业”。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更多
    姓名:
    联系方式: (只有管理员可见)
    内容:
    验证码: 更新
     
     
     感恩有您 | 关于我们公益基金 | 版权声明 | 网站律师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