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组织架构 | 我要加入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活动公告]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姓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小时)
    胡玖招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谢芹芳和妈妈们一起做游戏5
    余君璐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肖小勤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郑利玉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阮周昌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邱小芹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阙俊杰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阮周昌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赖锦锋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温才基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许万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李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马新华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温顺娣给老人剪头发、照相5
    王玉林给老人拍照、剪头发5
    卢照花给老人拍照、剪指甲5
    范锦兰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俞秀群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邱小芹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郑利玉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蒋以诺引导、维持秩序、给2.6
    马晓华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赖丽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游麟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肖小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晓芳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智霖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鸣轩引导、维持秩序、给2.6
    刘巧凌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叔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俞秀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雨菲发放消防宣传单5
    肖桃莲给老人免费理发5
    沈子喧发放消防宣传单5
    廖毅航发放消防宣传单5
    曾楚岚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欣言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博源发放消防宣传单5
    陈一诺发放消防宣传单5
    石纯丞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丽珍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陈凤书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曾招阳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黄晓红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熊淑琴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郑汉荣给老人免费照相、按5
    肖小勤给老人照相、按摩5
    唐晓兰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福茂表彰、颁奖、玩游戏7
     
     
     
    公益分享
    当前位置:首 页 >> 公益分享  
    我们缺的不是“指导”,是资源 | 请收起对民非与社团那套“何不食肉糜”的腔调及“好为人师”的做派!!!
    小志 2025/10/21

    在公益的江湖里,一直存在着一条心照不宣的“鄙视链”;或者说,是一道因“出身”而划开的巨大鸿沟。


    微信图片_20251013145101.jpg


      我是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务中心的创始人,目前担任中心工会主席,并曾连任第一、二届理事长。在公益这条路上,我深耕了十三年。

      十三年来,我个人为这个机构垫付了多少办公经费和运营成本?粗略一算,打底一百万。我不是富豪,这每一分钱都是我从牙缝里省出来,砸进这份我视为生命的事业里。我和无数民非(社会服务机构)的同行一样,是被现实的“三昧真火”日夜炼熬,却始终不肯散架的汉子。

    今天,我就是要用这身被真火炼过的骨头,戳破公益圈里那层虚伪的窗户纸。

      关于打底一百万,我补充一下:我说自己垫付了十三年,累计不下百万,哪怕如今坦然说出来,依然鲜有人信,甚至不乏质疑的声音。可试想,一个机构刚刚成立,没有群众基础,没有社会公信力,前期的每一步、每一关,几乎全靠创始人咬牙硬撑。这十三年,如果拆开来算,平均每个月垫进去五六千不止。试问,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有没有打底一百万?    项目经费不够,想办法补上;运营出现缺口,一次次自掏腰包填平。公益不是一句口号,它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付出,是看不见的汗水,是数不清的深夜独自承担的压力。    这条路,我走了十三年。而这打底的一百万,不是数字,是青春,是信念,是我对公益这两个字最倔强的回答。(在这里,我要感谢第一、二届的理事以及“护巢计划”的爱心守护者们,在机构的发展历程中,你们也曾义无反顾的捐赠办公经费支持过,没有你们机构发展更加艰难。)


    一、公益三国杀:生而不同的“命”与“病”!


    中国的公益生态,看似百花齐放,实则是三个世界,三种活法


    微信图片_20251013152158.png


      1.先说“社团”。许多社团,好比是“有祠堂的宗亲”。他们有相对稳定的会费收入,如同有一片薄田租子,虽然发不了大财,但至少饿不死,能维持基本的体面,有精力去搞搞活动,维系圈子。他们的焦虑,往往是“如何发展得更好”。

      2.再说“基金会”。特别是那些企业基金会。他们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正规军”。背后有母体企业每年稳定的巨额捐赠,项目款、人员工资、豪华办公室的租金,全都打包在捐赠里。他们的秘书长,核心工作是“花钱”和“管理”,是优雅的“资源分配者”。他们从未体会过,明天就要发工资,而账上只剩三位数的绝望。

      3.最后,就是我们“民非(社会服务机构)”。我们是公益界的“孤勇者”和“乞丐”。我们没有会费,没有母体企业输血,每一分钱都要靠向社会“化缘”。群众基础薄弱,捐赠时断时续。每一个项目款,都严格专款专用,想从中抠出一点办公经费,比登天还难。民非的创始人,哪一个不是集“理事长、筹款人、会计、司机、搬运工”于一身的“十项全能”?我们不是在做事,我们是在“求生”。太多的民非,全靠创始人或理事长以一己之力,用个人的积蓄(甚至拆借)和情怀,苦苦支撑着机构的门面不倒。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二、段位天壤之别,谁给你的勇气来“教书”?


      正因为三者从诞生之初就拥有截然不同的“血液循环系统”,其掌舵人无论是会长、理事长还是秘书长所面临的生存课题与核心能力要求也全然不同。其能力维度、生存哲学和人生体验也有着云泥之别。

      一位依托母体企业每年固定捐赠的基金会秘书长,他的核心能力或许是项目管理和品牌维护。他无需为明天的办公租金和员工的下月薪资能否发出而彻夜难眠。

      一个从未为钱发过愁的基金会秘书长,来教导一个每天都在“找米下锅”的民非(社会服务机构)亦或是社团创始人“如何做战略规划”,这无异于一位住在宫殿里的王子,对着田里耕作的农民大谈“稼穑之美”与“园艺修剪”。

      荒唐!可笑!

      而一位民非(社会服务机构)亦或是社团的创始人,他首先必须是“求生专家”。他得是筹款人、项目执行者、会计、文案,甚至是保洁员。他每天都在“找米下锅”,他的“段位”是在一次次断炊的危机中,在一次次为爱发电的疲惫里硬生生磨砺出来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基金会动辄组织“公益讲堂”,高高在上地教导我们这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民非(社会服务机构)以及社团“该如何做事”、“该如何做项目”、“该如何专业化”时,我们感到的不是茅塞顿开的欣喜,而是一种强烈的荒诞与不适。


    微信图片_20251013152152.jpg


      你们高谈阔论“专业化”、“项目化”,可曾知道,我们连聘请一个全职专业人员的办公经费都无处列支?你们设计的那些复杂精美的逻辑框架,可曾考虑过我们连执行的人都请不起?

    这像极了古代那个“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一位从未饿过肚子的人,对着饥肠辘辘的百姓大谈烹饪肉粥的技巧。

      你们的“段位”,是建立在庞大而稳定的资源基础之上的。我们的“段位”,是在一次次断炊危机中,靠个人血肉之躯硬扛出来的。


    三、真英雄,敢不敢下场走一遭?


    微信图片_20251013145409.jpg


      我们并非拒绝学习,我们渴望成长。但我们敬重的是那些真正经历过战火、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而不是只在沙盘上推演过兵法的理论家。

      有本事,贵基金会的运作不是靠背后母体企业的固定捐赠。

      有本事,请贵基金会的秘书长靠自身的筹资能力,去完成每年动辄数百万的筹款目标,并能从中合理地支付多名全职员工体面的薪资与充足的办公经费。

      若您能办到,您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字字珠玑,我们必定洗耳恭听。

      若您办不到,仍享受着每年母体企业固定捐赠的安稳与优越,那么请您收起那副“好为人师”的嘴脸。这种脱离地心的“指导”,除了满足您的虚荣心,对在泥泞中前行的我们毫无益处,甚至是一种傲慢的伤害。

      公益的生态,需要的是共生与共情,而不是俯视与说教。请多一些真诚的携手,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布道。先理解我们的“饿”,再來谈论我们该如何“吃好”。


    四、我在此,想向那些高高在上的“导师们”发出一个最直接的挑战!


      请问,哪位基金会的秘书长有胆量辞去现职,自己从零开始,去注册成立一个全新的基金会?

      而且,这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开办资金不是靠母体企业施舍,不是靠父辈资源,全靠你赤手空拳向社会募捐而来。

      如果你能做到,在你为新机构的生存熬白了头,在你为员工的工资求爷爷告奶奶,在你为自己的理想垫尽最后一分家底之后,你再来站在我们面前。

    到那时,你无需多言,你本身的存在,就是一部最好的教材。你吐出的每一个字,我们都奉若珍宝,俯首倾听。如果您做不到,就请闭上那张“好为人师”的嘴!请收起那套不接地气的理论!你们享受着母体企业捐赠资金带来的庇护,却来嘲笑在风雨中衣衫褴褛的我们姿势不美,这不是指导,这是一种残忍的傲慢,是公益版的“何不食肉糜”!


    微信图片_20251013145414.jpg


      寄语民非(社会服务机构)与社团:你们是这土地里倔强的根!

      说了这么多难处,揭了这么多伤疤,我们或许会问:既然这么难,为什么还不放弃?答案,就写在每一个民非(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团同仁那被汗水与泪水浸透的初心之上。

      因为我们见过受助孩子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足以抵消所有奔波的疲惫;

      因为我们听过孤寡老人那句“你们来了真好”,瞬间抚平了万千委屈;

      因为我们相信再微小的善念只要持续闪耀,也能驱散一片黑暗;

      因为我们执着于一个最朴素的愿景:让脚下的这片土地,因为我们的存在能再多一点点的美好与温暖。

      正是这份愿景成了穿透现实阴霾的光,成了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全部力量。所以在此,我要向所有在困境中挣扎前行的民非(社会服机构)和社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你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你们没有金光闪闪的铠甲,却用血肉之躯为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筑起了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你们是公益生态里最坚韧的“毛细血管”,深入肌体末梢输送着最基础的养分。

      你们的坚持,是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曲关于理想与信念的嘹亮凯歌。


    微信图片_20251013145828.png


      请不要因为资源的匮乏而看轻自己。你们在极限条件下展现的创造力、执行力和生命力,是任何坐在空调房里的理论家都无法企及的“真本事”。

    前路或许依然漫长且崎岖,但请记住,你们从不孤单。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务中心与你们一样,是同在这条路上跋涉的同行者。我们理解你们的每一个难处,也敬佩你们的每一分坚持。

      未来,让我们继续在一起,一起走。让我们彼此照亮,互相温暖。在质疑声中互为臂膀,在至暗时刻互相点灯。我们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一片星海;我们的声音共鸣在一处,就是惊雷。

      愿我们这些倔强的根,终能穿透坚硬的现实,让公益的森林枝繁叶茂,万古长青。


    结语:

      公益的土壤需要的是共情、携手的肥料,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除草剂。我们民非(社会服务机构)和无数挣扎的社团不需要空洞的说教,我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资源支持,对运营成本的尊重与覆盖,以及一份发自内心的、平等的理解。

      十三年的火,烧掉了我的稚嫩与幻想,也炼就了我的硬骨与直言。此文,为我自己,也为所有在泥泞中依然仰望星空的公益同行而写。

      诸君,共勉!


    微信图片_20251013150014.jpg


    概念界定声明:

      为确保本文讨论的精准性,特对文中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1.本文所述“民非”:特指那些纯粹依靠社会捐赠、资源高度不确定的志愿型公益慈善组织。其核心特征为运营的强不确定性与对志愿性的高度依赖,本文的观察与论述均基于在此类组织中的实践经验。

      2.不涉及的范围:同样注册为“民非”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社工按劳取酬的专业社工机构,其运营逻辑与资源模式与本文探讨的范畴存在本质差异,故不纳入本文讨论。

      3.关于“基金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公益生态中许多依靠自身能力筹资成立的草根型基金会,其生存与发展逻辑与本文所述的志愿型“民非”高度相似。但因其组织形态与功能定位及运作模式有所不同。为聚焦议题,本文的讨论不延伸至该类领域,以避免概念泛化。

      以上界定,旨在使论述更为聚焦,并非对未提及机构类型的价值评判。恳请读者在上述框架下理解文意。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更多
    姓名:
    联系方式: (只有管理员可见)
    内容:
    验证码: 更新
     
     
     感恩有您 | 关于我们公益基金 | 版权声明 | 网站律师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