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帮4户人家改善住房条件,“居者有其屋”面向弱势群
前天,龙岩武平县下东村村民朱子荣家中新建两间砖房的主体已经修建完毕。经晨报报导(2013年1月13日A19版),朱子荣和85岁的老母亲在社会各界关注下结束了终年无电的生活,而且不用住在已是危房的老宅子里了。和他一样高兴的还有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原心系大众-感恩中国)的志愿者陈贵和他的伙伴们,2013年,让“居者有其屋”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
公益:“筑巢行动”旨在扶贫
前天,陈贵和他的志愿者朋友再次来到武平县回访“筑巢行动”的帮扶对象朱子荣和廖银华两家人,了解他们家的“筑巢”工程进度。
朱子荣不听地道谢:“如果不是你们。我和老娘现在还住在危房里,真的要感谢你们。”据陈贵介绍,在志愿者和媒体的关注下,朱子荣的情况得到乡镇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乡镇两级政府各出资3000元,志愿者也为其筹集善款3000元左右帮助他修建房屋。
“筑巢行动”是陈贵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为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而发起的民间公益行为。除了朱子荣,武平县永平乡田背村的廖银华家庭也是受益者。15岁的廖银华家中有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的爷爷,妈妈和姐姐都患有精神疾病,父亲作为爷爷的养子负担着家庭的重担。一家五口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危房内。家里全靠每月250元的低保和父亲时有时无的临工收入维持。
陈贵他们为廖银华家庭从社会募集了15000元,乡政府也承诺为其提供资金上的帮助。现在,廖家新房的地基已经打好,陈贵他们还将为其募集后续资金。
行动:四处“化缘”募集善款
事实上,“筑巢行动”只是陈贵在参加义工助学活动时的一个偶然想法。“我在很多偏远山村钟发现贫困户的居住条件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几百元助学金并不能让孩子真正安心念书,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个不漏风漏雨的居住环境。”本着让孩子们安心念书的想法,陈贵发动几个志愿者为这些家庭募集修葺房屋的资金。
慢慢的,更多的家庭进入了志愿者的视线,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大。现在仅龙岩就有200多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从2013年初到现在,龙岩有4户家庭受益于“筑巢行动”。志愿者们常常带着扶助方案到一些企业、单位去募集善款,陈贵笑称为“化缘”。“早期主要是向自己认识的朋友募集,毕竟资源有限,后来就建了个网站。”陈贵说,他自掏腰包建起了“心系大众-感恩中国”公益门户网(现更名为“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通过这个开放平台,扶助双方可建立起直接的帮扶关系。
“在农村,修葺或修建房屋的成本其实并不高,有时仅仅是几千元、几万元,但对于一个贫困家庭而言,实在是承受不起。”陈贵呼吁更多人来关注这些弱势群体,让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
朱子荣家的两间小砖房主体已经建好,虽然不大,但能遮风避雨,朱子荣很开心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