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志愿者联系龙岩武平县下东村村干部后,终于通电了
阴冷天,有点阳光是一种奢望。但更惨的,只要太阳落山,他们家里便黑呼呼。在龙岩市武平县下东村,66岁的老朱和85岁的母亲,“蜗居”在山中。因为穷,家里已经断电一年多。日前,导报记者接到反映后,联系当地村干部,村干部为其安装了新电线,终于通电了。
1.老迈母子“蜗居”山中破房
瑟瑟寒风中,在山坡上,那一座两层老屋,就是朱子荣的家,周围500米找不到其他人家。这老屋,外墙脱落,墙身满是裂缝,靠东的一堵墙,已经略微倾斜。老屋,就如两个老人一样,在岁月的洗刷下,勉强“站立”。
老朱说,这房子是上世纪50年年代盖的。当时,周边还有其他人家,但是今年来,随着村民外迁,大多搬进了新屋,只有他还住在老屋。推开房门,寒风透过墙缝,直逼屋内。老朱85岁的母亲,卷缩在灶台边,生活取暖。
老朱小时候就身体虚弱,还驼背,家里很穷。66岁的他,至今未娶。老朱与母亲,多年来相依为命。老迈的母子俩,在山中相依为命,都没有任何劳动能力,每月靠180元五保金度日。每日三餐,乡亲们接济点粮食。偶尔有人送来一块肉,老朱制成腊肉,挂在房前。他舍不得吃,“留着过年”。
2.断电一年多,仅有的一个电器成摆设
阴暗的房间内,如果没有照进阳光来,漆黑的程度,只比夜里好一点,屋内昏暗。老朱说,家里的电线都是上世纪50年代铺设的。由于年久老化,电线都通不了电。一年多前,家里就断了电。老朱还记得多少个夜晚,山外鞭炮声如雷,烟花点亮夜空。而他和母亲,只能窝在漆黑的家里。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一年多来,老朱习惯了与黑夜打交道。只要太阳一下山,他一言不语,长吁短叹,度过漫漫长夜。梦里,他无数次梦到家里灯火通明;梦醒,他就希望黎明快点到来。由于常年断电,在老朱家,没有一个像样的家电。桌上那个沾满灰尘的电饭煲,是唯一的家电,却成了摆设。
老朱说,现在他最担心的是老母。“家里没有电,老母亲万一半夜起床,有个三长两短,那可咋办。”老朱叹气。
3.大伙帮忙,终于通电了
日前,老朱家里迎来一群志愿者,他们来为老朱“解困”。当天,志愿者们为老朱带来了柴米油盐酱醋,还给他塞了钱。寒冷的冬日,志愿者们的行动,温暖了老朱。
志愿者们表示,还将帮老朱家筹款,为两个贫困老人修葺房子,让他们过个好年。此外,志愿者和导报记者联系了下东村一徐姓干部。昨天,村干部向导报记者反馈,村里花了数百元,帮老朱家更新了电线,1月11日,老朱家电已经通了。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