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组织架构 | 我要加入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活动公告]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姓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小时)
    胡玖招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谢芹芳和妈妈们一起做游戏5
    余君璐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肖小勤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郑利玉和妈妈们一起做手工5
    阮周昌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邱小芹和妈妈们一起玩游戏5
    阙俊杰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阮周昌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赖锦锋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温才基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许万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李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马新华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温顺娣给老人剪头发、照相5
    王玉林给老人拍照、剪头发5
    卢照花给老人拍照、剪指甲5
    范锦兰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俞秀群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邱小芹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郑利玉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蒋以诺引导、维持秩序、给2.6
    马晓华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赖丽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游麟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肖小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晓芳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智霖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鸣轩引导、维持秩序、给2.6
    刘巧凌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叔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俞秀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雨菲发放消防宣传单5
    肖桃莲给老人免费理发5
    沈子喧发放消防宣传单5
    廖毅航发放消防宣传单5
    曾楚岚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欣言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博源发放消防宣传单5
    陈一诺发放消防宣传单5
    石纯丞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丽珍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陈凤书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曾招阳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黄晓红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熊淑琴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郑汉荣给老人免费照相、按5
    肖小勤给老人照相、按摩5
    唐晓兰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福茂表彰、颁奖、玩游戏7
     
     
     
    媒体报导
    当前位置:首 页 >> 媒体报导  
    (马水清)猪圈里的老马(文字追踪报导)
    图:王龙志/陈贵 文:张微 编辑:陈贵(摘自2013年07月22日光明网-光明视点) 2013/7/22

        编者按:光明网刊出了《老无所依 67岁无后老人猪圈里的晚年》的一组照片后,不少网友提出,愿意了解更多的情况,对这位生活在猪圈中的老人进行资助。随后光明网记者多方深入采访,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老马的故事,并且得知,目前老人得到相关公益组织的帮助和广大爱心网友的捐助,已经搬离了猪圈。

     

      摄影记者王龙志第一次见到老马的时候,是下午4点半,他正在猪圈里改造的“卧室”中睡觉。

    老马在这个猪圈隔出的“卧室”里一住就是四年。(王龙志/摄影)

      

        猪圈的大开口冲着山。雨天,屋外大雨,屋里小雨,还有从山上奔涌进窗的“泥石流”;夏天,除了能把人“抬走”的蚊虫,山上的毒蛇也经常光临屋里;冬天,山里的温度可近零度,屋里常常能结出冰溜子,冷得老马晚上穿着军大衣裹着棉被入睡。

     

        若不是看到墙上留着“大猪兰(栏)206年(2006年)”的字样,王龙志并不知道这是个猪圈。两栏的猪圈,被老马改造成两个生活空间。放床的位置是老马的卧室,搭了一个简易土灶,又成了他的厨房。

     

      离猪圈仅数米之遥,是老马弟弟的家。2006年,弟弟建起这间猪圈,因为小规模养猪并不赚钱,4年前老马被弟弟一家“请”出家门窝身于此时,这间猪圈已被废弃。

     

      今年,一个名为“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的志愿者组织发现了深山里的老马。他们调查后评估,老马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他最急需的是改善居住条件。他们希望帮助老马盖起个一居室的屋子,让他彻底摆脱猪圈。

     

      曾经的风光

     

      老马本名马水清,今年67岁,福建龙岩连城县长坑村人。长坑村藏在深山中,从连城县去到朋口镇,王龙志他们花了差不多40分钟,而从朋口镇到长坑村,则还要2个小时,途中有6公里是逼仄的盘山路。因为是雨季,沿路路基多有崩塌,被雨水泡松的碎石也时有滚落。

     

      老马无妻无子。20岁时,他花了22挑谷子娶邻县的女孩为妻,可甜蜜没有持续多久,女孩却和家乡的“老相好”私奔。问他怎么没再娶妻,他说碍于当时人口流动困难,也就打消了追回妻子的念头,年纪越来越大,也更没能力置办彩礼,所以一直独身务农到今天。

     

      第一次见到老马,王龙志有些惊讶,他以为会衣衫褴褛,但面前的老马穿着非常整洁的红衣服、蓝外套,跟他谈话,会讲普通话,有点文化,让王龙志感觉“这个老人对生活还是很有追求的”。

     

        老马给王龙志展示了一只口哨,这是多年前老马上小学时,老师送给他的礼物,快60年过去了,口哨依然能吹响。“我原来经常到县城开会呢!一开会就是半个月!”回忆过去,马水清至今还有些兴奋。小学毕业的他曾是村里的“知识青年”,青年时期,担任大队的团支部书记,那是他人生中最风光的日子。

     

      如今,老马闲了下来。没有电、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他常常抱着一只叫“小胖头”的小狗坐在猪圈前,静静地望着大山。实在寂寞难耐时,也会跑到距离猪圈三四百米处找老邻居看看电视。

     

     

    老马养了两只狗,成为寂寞时唯一能陪伴他的“朋友”。(王龙志/摄影)

     

        电表入户要300块钱,长坑村村支部委员、村委会委员马火根曾想帮老马把电表牵起来,临到电力公司要帮他装了,老马又说不要了,为了省钱。因为没有电,老马每日在猪圈的晚饭烛影摇曳,被人笑称是“烛光晚餐”。“真是怕他,弄得不好真怕他被山里下来的蛇咬到。”马火根说。

     

      猪圈“生涯”

     

      生活在猪圈里,老马对吃饭的地儿却很在乎。他做饭时,狭小的猪圈内浓烟刺鼻,让人无法久留。而吃饭时的“餐厅”,是老马利用老房子废墟里的砖木搭起的,虽然有些漏雨,但他觉得,吃饭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在猪圈里吃饭,需要有比睡觉更好的环境。

     

      一碗水煮咸肉、一碟辣椒酱、再来一杯5块钱一瓶的白酒,这是老马比较“奢侈”的一餐饭,平时碗里几片薄肉片浮在水面上,就是老马一周的荤菜。“看他除了吃点猪肉片就是买点盐巴,盐巴倒也便宜噢。”马火根说。

     

      王龙志第二天早上去看老马的时候,在山路半道碰到老马,“我们还奇怪,为什么第二天讲好了要过来他还出去,原来他要买东西。”每半个月,老马会去距离最近的集市罗坊乡采买食物和生活用品,为了菜篮里的一个柿子椒和一袋豆腐泡,他要来回徒步5小时,走近20公里的路。

     

      “我们村人口少,路不好走,老马买东西确实有点困难,老人又不会骑车,只好走路。”马火根也很无奈。老马把集市上买来的米油,包括劈柴砍竹子的那些镰刀斧头,一股脑锁在吃饭用的小白房里,在他看来,这是他自认为最值钱的家当。

     

      老马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低保和做工,低保一个月70块钱左右,平时在家务农,劈柴或者砍竹笋来卖。柴火堆在猪圈边仓库里,这是老马用弟弟废弃的牛棚改造的。农忙时,老马也帮村里人做工,收收稻谷、插插秧。

     

      没事时,老马就坐在猪圈门口抽烟,这里广植烟草,抽烟是他多年的习惯。烟是老马买来烟叶用白纸自己卷的,10块钱烟叶,他能抽1个月。

     

      谈到老马为什么不去镇上的养老院,王龙志说连城县各乡之间方言很复杂,在老马看来,“一去就我孤老头子一个人,天天有陌生感。”在长坑村,村上年青的壮劳力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剩下100来号人,像老马这样年纪的老人还有很多。“村里老人老了,就希望生活在熟人社会,除非是躺在床上动不了,实在没有办法了,可能才会去养老院。”王龙志说,老马有劳动能力,他还是渴望自力更生。

     

      搬离猪圈

     

      与王龙志一块来看老马的,还有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创始人陈贵以及连城县分会会长刘农立。这是一个民间的公益组织,在福建地区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会里的志愿者马冬梅首先发现了深山里的老马,陈贵他们后来前后来看了老马好几次,调查后评估认为,老马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他目前最急需的,是改善居住条件。而只要2万元,就能帮助他修建一个一居室的小屋,让他彻底摆脱猪圈。

     

        “筑巢”计划紧锣密鼓地实施着。王龙志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老马生活的点滴。摄影报道发出后,截至目前共接收到了网友捐款40550.52元,现在捐款活动已经停止。

     

      “收到捐款后,我们立刻从连城县赶到村里,帮着协调施工队伍,找村里协调地皮。想着如果能连续晴天,一个月左右老马就能有新房子了。”两天前采访陈贵时他说。“像老马被评估下来的标准,一般建30平米左右,而这次捐赠足够给他建40平米的屋子。看到这么多人在关心他,老马很高兴,我们也很满足。”

     

      然而事情很快又有了新的变化,在光明网记者采访结束后第二天,陈贵又告诉了我们最新的好消息:在村里的协调和亲友的劝说下,弟弟一家重新“接纳”了老马,邀请他搬回家里一块住,并承诺将负担老马今后的生活费。面对亲情,老马释怀了过往,搬离住了四年的猪圈,去跟弟弟一家同住,再也不用为恶劣的居住条件而忧心了。

     

      对于网友捐赠的善款,陈贵表示,除为老马添置若干必备的家用电器外,余下的大部分善款,在老马的嘱托下,将以老马本人的名义捐赠给更加需要帮助的人,对于每一笔善款的去向,他们会进行监督并向社会公示明细。

     

     

    住了四年的猪圈已推倒,老马也搬去与弟弟一家同住了。(图片由陈贵提供)

     

        一直负责协调与监督的刘农立说,等老马起居安定下来,他们还会在后续生活上关注老马,教他养鸡、养鸭、养兔子,帮他联系销路等。“不是经常有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70年代出生,在镇上经营一家糖烟酒小铺的刘会长笑着说,“我也不会说啥大话,总之我们还是会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那篇令人揪心的摄影报道最后,是一张老马劈柴的照片。王龙志曾感慨地写道:现在的老马身体还算硬朗,但10年后,他做不动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像老马这种情况在农村挺普遍的,基本上这里每个村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孤寡老人。如果没有亲属去关心他们,很容易陷入到这种境地。”王龙志说。

     

      老马曾居住过的猪圈前,树木在雨水的冲刷下愈发郁郁葱葱了起来。

     

      “也替老马谢谢你们。”采访的最后,陈贵说,“相信老马的以后会越来越好。其实社会上人们不是没有爱心,只是有时候漠视了,需要一些人去做一些事情,来影响别人,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光明网记者张薇 腾讯大闽网记者王龙志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链接:http://znlcn.org/articshow.asp?menuid=9&id=222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更多
    姓名:
    联系方式: (只有管理员可见)
    内容:
    验证码: 更新
     
     
     感恩有您 | 关于我们公益基金 | 版权声明 | 网站律师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