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2014年3月21日,正能量公益联合会邮箱收到了一封来自福建省连城县塘前乡上琴村的匿名邮件。邮件里求助到,在他们村里,有位八旬老人,名叫张玉梅,无儿无女,老伴也因病去世,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守着已经被风雨侵蚀的不成样子的危房艰难度日。希望通过网络的力量,让老人得到帮助。
(张玉梅老人)
3月28号,正能量志愿者来到了塘前乡上琴村八旬老人张玉梅的家。张玉梅老人,住在一所木质结构的四合院里,说它是四合院,实际上是早些年由大家族分割后留下的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房子倒塌过两次,里外通风。
(“四合院”)
(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倒塌过两次。目前房屋左右两侧均用木头顶住,以防再次倒塌)
依靠“四合院”入口处的便是厨房。走进厨房,四面漏风,厨房是由木板钉制而成的;厨房里只有一个简陋的灶台,平时煮菜做饭用的是老人去山上捡来的柴火。偶尔要做个什么汤,还得去邻居家借个电饭煲来煲汤。
(厨房“内景”)
(厨房“墙壁”悬挂着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做饭用具,看不到任何的现代厨具)
(几十年来的饮食全部在这个厨房完成,看着多次修补的烟囱,我们可以想象到年代的久远)
卧室里,湿哒哒的地面上两张长条凳架着几块木板,那就是老人的床了。每逢雨季,雨水没有任何同情与眷顾老人,无情的打进房里,老人只好躲在客厅角落的打谷机下面。这样:一是不怕雨水淋湿、二是不怕危房倒塌。经过两次的房屋倒塌,老人家再也承受不住第三次房屋的倒塌。
依靠卧室旁边的一间潮湿阴暗的小屋子里摆放着几坛老人家自己动手酿造的米酒。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记不住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偶尔喝点小酒。交谈中,邻居翻译到,老人家说喝点酒可以让自己不那么的孤独与痛苦。(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心里只有难受。)
随着老人日益衰老,身体也越来越差,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多是靠邻居接济。瞧,挂在“脸盆”架子上面的菜品,就是邻居刚刚送来的,正准备给老人家动手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邻居们心里也很是担忧,平时有空就会到老人家里,帮她洗衣做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在晚年不至于感到社会的冷漠。
邻居们洗菜切菜,忙着给老人做一顿丰盛的菜肴。老人家看在眼里,自己也不愿闲着,拿起水桶打水,清洗餐盘。忙得不亦乐乎。看着如此坚强的老人,我不经想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看着这个家,看着眼前这个年迈的奶奶,我眼睛湿润了。如果老人家“在年轻一些、再年轻一些”,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何愁不能“丰衣足食、生活无忧”!?
那么,老人的孩子都在哪儿呢?事出三十几年前,老人回忆:三十几年前,老人有个儿子,不知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精神上出现了问题,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也和邻居借钱,一心想治好儿子的病。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突患精神疾病的儿子在一次的出走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从此杳无音讯、下落不明。由于当初还借了点钱给孩子治病,至今还欠有部分债务。
去年,相依为命的老伴也先走一步,留下了孤独无依的张玉梅老人。邻居介绍,自从张玉梅老伴去世后,她就变得不爱出门,逢年过节也是一个人孤独的在家。
(四面透风的“墙壁”)
据了解:张玉梅老伴在世的时候,身体也是不好。唯一的一个亲戚是老伴的弟弟,不过也去世好多年了。弟弟家里面,也没有人了。
目前,张玉梅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好心人能够帮忙将房子修一修,能够遮风挡雨就行。老人不求住上漂亮的房子,她不知道自己还可以活多少年?但是希望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不用整日担心房屋随时的倒塌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
当我们准备离开老人家里的时候,老人给我们挥手告别。对视老人,我们不知道老人心里在想些什么?或许她认为,我们的到来,并不会给她带来什么改变?又或许,她在期待着我们下一次的到来?……
张玉梅老人面临的困境令人同情,更让人担忧,希望通过我们的采写报导,更够汇聚更多的公益力量,尽力帮助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
中华正能量公益联合会人物捐助方式:
请把您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或者工作单位以及所捐人物的报道标题、被捐助者姓名、捐助类型(捐款、捐物、或者其它)以及捐款的准确数额或者捐助物资的明细发送电子邮件到chengui@znlcn.org以便我们备档。
注:您的资料我们会妥善保管,不会透露给第三方。对于您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信息请在电邮里注明,我们回访公布时会进行隐藏。请及时将您每一次的汇款、寄物时间、金额以及汇款或者邮寄时的存根票号发邮件告知我们备档,我们将在网上予以公布。
如果您想给“张玉梅老人”提供帮助请您查看《捐助须知》:
http://znlcn.org/articlist.asp?menuid=1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