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捐款、只交换,且需要耗时一年的公益活动,你还愿意参与吗?
▶ 在大多数情况下,希望小学意味着“慈善”、“捐款”,是单向的馈赠。虽然捐赠者出于爱心和诚意,但接受这份爱心的孩子,得到的是一种被动的爱,在捐赠者甚至受馈赠的人心里,他们和他们的家乡是处于劣势的。
▶ 虽然“捐赠”和“无私奉献”在公益事业中是必须的,但并不是唯一的。
有没有可能用一种“平等互换,协力共建”的方式来做公益?
▶ 从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正能量公益平台在四川凉山州美姑县,为当地乐约乡孩子们援建“山地希望小学”。经过一年的各方努力,这个承载村民和孩子们希望的新学校,即将在7月底落成。
2014年,正能量志愿者陪“山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度过第一个六一儿童节
“山地希望小学”的旧教室
拆除中的旧教舍
山上机械无法到达,只能靠人力拆除
建设中的新学校,两层的教学楼和宿舍
原“山地小学”只有三间教室,三个班,每三年招生一次
曲么古体老师的笑容,坚守小学24年,终于看见新的学校建立
现实所限,学校硬件设施满足后,大部分希望小学的项目算是告一段落,但一个带给孩子们多彩童年的小学,还需要更多。
以“平等互换、协力共建”的方式,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这个大概念下,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切实目标, 它也有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土豆计划
时间:2015年06月起
地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希望小学孩子自己种土豆换一个图书室
(注:凉山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土豆及玉米几乎是唯一的经济作物,土豆植株较小,易于种植)
▶ 农村的孩子,资源匮乏,但他们有生存和劳动的经验,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城里的孩子,有过剩的衣食、学习用品,但缺乏锻炼和独立性;农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着,要走出大山,城里父母对孩子说着,要回归自然……
▶ 农村与城市并不是单纯的贫富之分,而是资源的不同,与其捐赠,不如交换!
↑大家说说看,给这只热爱知识的小土豆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 山地希望小学中,运用学校的边角空地,为孩子们设计迷你梯田,建设成好吃好玩儿的土豆地,孩子们自己动手美化粉刷土豆地,农忙时在其中种土豆,农闲时可以在其中玩耍。
土豆地可能的建设区域
▶ 农村孩子种土豆的同时,城市里的孩子也可以和父母一起,用来自大凉山的芽块自家阳台种土豆,享受栽培的乐趣,培养责任感。
▶凉山土豆收获,留下小部分土豆,用做下一轮土豆计划的种子,其他土豆运送到城市,等质量交换书本和用品,100kg土豆换100kg书和玩具。
在土豆计划中,公益不再是一次性的, 而是像土豆一样有生命力的活物,它在四季轮转中,持续生长,传递着能量。
交换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土豆计划两端的孩子都在种土豆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农村孩子通过自己劳动得到学习和生活用品,提高了对家乡的自豪和认同;城里的孩子在交换和种土豆中,收获的知识、对资源正确的价值观、对生命和劳动的尊重,更是弥足珍贵。
↑↑↑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