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组织架构 | 我要加入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活动公告]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姓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小时)
    阙俊杰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阮周昌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赖锦锋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温才基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许万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李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马新华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温顺娣给老人剪头发、照相5
    王玉林给老人拍照、剪头发5
    卢照花给老人拍照、剪指甲5
    范锦兰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俞秀群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邱小芹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郑利玉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蒋以诺引导、维持秩序、给2.6
    马晓华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赖丽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游麟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肖小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晓芳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智霖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鸣轩引导、维持秩序、给2.6
    刘巧凌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叔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俞秀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雨菲发放消防宣传单5
    肖桃莲给老人免费理发5
    沈子喧发放消防宣传单5
    廖毅航发放消防宣传单5
    曾楚岚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欣言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博源发放消防宣传单5
    陈一诺发放消防宣传单5
    石纯丞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丽珍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陈凤书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曾招阳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黄晓红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熊淑琴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郑汉荣给老人免费照相、按5
    肖小勤给老人照相、按摩5
    唐晓兰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福茂表彰、颁奖、玩游戏7
    张冬梅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信喜表彰、颁奖、玩游戏7
    阙俊杰表彰、颁奖、玩游戏7
    廖海锋表彰、颁奖、玩游戏7
    廖贺文表彰、颁奖、玩游戏7
    曾冬冬表彰、颁奖、玩游戏7
    曾广荣表彰、颁奖、玩游戏7
     
     
     
    公益动态
    当前位置:首 页 >> 公益动态  
    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务中心举办“《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政策解读·交流学习”活动
    图:丁茂蕃 文:Energy Public 2018/9/29

    政策解读·交流学习

     

        2018年9月28日晚,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务中心举办“《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政策解读·交流学习”活动。中心理事长陈贵主持活动并从慈善信息为何公开;慈善信息谁来公开;慈善信息怎么公开;慈善组织重点公开什么信息;怎样落实网络募捐的信息公开等五个方向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解读,同时就志愿者对《办法》提出的有关疑惑进行解答。

     

        据了解,《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是于2018年7月27日经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部长黄树贤于2018年8月6日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61号),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

     

    政策解读·交流学习

     

        一、慈善信息为何公开


      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基本要求。慈善财产虽然来源于私有,但参与公共事务、涉及公众利益,一旦捐出就成为社会公共财产,慈善捐赠、慈善活动又享受国家、社会给予的各种优惠便利,必须依靠公开透明来接受全社会监督。慈善组织是接受慈善捐赠、开展慈善活动的主体。因此,《办法》通过规范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行为,与《慈善法》的其他配套规章形成合力,保护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二、慈善信息谁来公开


      慈善组织是慈善信息公开的主体、第一责任人。慈善事业公开透明,需要通过“组织化”,将慈善财产与其他个人、企业、单位、国家财产分开。财产捐赠和慈善活动只有通过慈善组织进行,才能实现公开透明、受到有效监管、落实优惠和激励措施。个人或其他组织直接进行的善行义举,在道义上可以鼓励,但从财产上无法与私有财产或者国有财产进行区分,从行为上无法与市场行为或者公共服务进行区分,因而难以按照慈善属性来践行公开透明,无法对照慈善宗旨接受监管。为此,《慈善法》将慈善信息公开的主要义务集中于慈善组织。《办法》依据《慈善法》的规定,根据《慈善法》的授权,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义务进行细化,是对慈善事业进行行政监管、社会监督、司法监督、行业监督的基础。


      三、慈善信息怎么公开


      《慈善法》规定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的信息平台(简称“统一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向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为了落实《慈善法》的要求,民政部已于2017年9月1日开通了全国慈善信息平台(即“慈善中国”),可以供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所有的慈善组织免费使用。
     

      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办法》予以明确,凡是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的信息,都要在上述的统一信息平台公开,以便于统一查询、统一监督。开展公开募捐时,除了在统一信息平台,更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公开信息。涉及主体不广泛、关注度相对较低的信息,也应当面向社会公开,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予以公开。


      四、慈善组织重点公开什么信息


      慈善组织应当公开哪些信息,是根据慈善组织监管的需要来确定的。从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特点出发,《办法》突出了对慈善组织财产活动和公开募捐的信息公开。
     

      关于财产活动的信息公开。对财产活动的监管是慈善组织监管的重中之重。关于对慈善组织财产活动的要求,2016年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制定了《关于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规定》(民发〔2016〕189号),还即将出台《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对慈善组织的活动支出和资产管理分别规范。为了配合对慈善组织财产活动的管理,《办法》主要从重要性和关联性两个角度明确了慈善组织财产活动的信息公开要求。从重要性角度来说,抓住三个重大环节,即:重大资产变动,重大投资,重大交易及资金往来要向社会公开。有关“重大”财产活动的标准由慈善组织自我决策并向社会公开,让组织自律和社会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第三条、第十二条)。从关联性角度来说,抓住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管理人员、被投资方等重要关联方,将慈善组织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捐赠、资助、共同投资、委托投资、资金往来通通纳入公开范畴(第四条、第十三条)。对关联交易采取全面公开,既可以有效防止慈善组织的财产被侵吞、挪用、滥用,又没有限制关联方对慈善组织做贡献,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关于公开募捐的信息公开。依据《慈善法》,一般的个人、组织不能开展公开募捐;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只能进行定向募捐;慈善组织获得公开募捐资格方有权开展公开募捐。关于公开募捐的资格和活动管理,民政部已经出台了《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进行规制,而公开募捐的信息公开则纳入《办法》统一规定。与一般慈善组织相比,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督,透明度应当更高。为此,《办法》从三个方面对具有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做出特别要求:一是要求公布领取报酬最高的前五位人员的报酬金额,公布各类“公务”活动的费用标准(第五条),这是为了监督慈善组织是否按照慈善法要求“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二是要求公开募捐活动全过程对外公开,即事前、事中、事后都要公开相应的内容,满足社会监督的需要(第七条、第八条)。三是要求慈善项目至少每三个月公布一次进展情况,项目结束后还要做全面公开(第十条)。


      五、怎样落实网络募捐的信息公开


      慈善组织通过在互联网发布信息来开展公开募捐,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也引起极大关注。网络募捐既是公开募捐也是信息公开,针对网络募捐的特殊性,《慈善法》第二十三条专门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也有相应的规定。民政部依据此条规定,已经指定了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随着网络募捐的开展,有关违法行为需要明确法律责任,可以依据《慈善法》第九十九条第五项“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规定追究慈善组织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办法》对《慈善法》和《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进行了衔接(第七条)。

     

    政策解读·交流学习

     

        陈贵理事长在总结时说到: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社会捐赠额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和热情。根据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以2016年为例,中国有77%的公益慈善组织透明指数得分不及格,五成公众对慈善组织信息披露不满意。所以打造慈善公信力,让慈善真正运行在阳光下,成为不可回避的命题。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的基本义务,是慈善组织接受各方面监管的基础。福建省正能量公益服务中心作为龙岩地区一支以专业著称的慈善组织,应该及时做好中心信息的公开,在发起或开展任何的慈善项目及公益帮扶行为时更要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中心的公信力。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更多
    姓名:
    联系方式: (只有管理员可见)
    内容:
    验证码: 更新
     
     
     感恩有您 | 关于我们公益基金 | 版权声明 | 网站律师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