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组织架构 | 我要加入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活动公告]
 
 
  • 资料正在整理中!
  •     姓名      服务内容      服务时数(小时)
    阙俊杰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阮周昌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赖锦锋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温才基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许万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李柯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马新华给老人照相、剪头发5
    温顺娣给老人剪头发、照相5
    王玉林给老人拍照、剪头发5
    卢照花给老人拍照、剪指甲5
    范锦兰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俞秀群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邱小芹给老人照相、剪指甲5
    郑利玉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蒋以诺引导、维持秩序、给2.6
    马晓华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赖丽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游麟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肖小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晓芳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智霖引导、维持秩序、给2.6
    王鸣轩引导、维持秩序、给2.6
    刘巧凌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叔琴引导、维持秩序、给2.6
    俞秀群引导、维持秩序、给2.6
    江雨菲发放消防宣传单5
    肖桃莲给老人免费理发5
    沈子喧发放消防宣传单5
    廖毅航发放消防宣传单5
    曾楚岚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欣言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博源发放消防宣传单5
    陈一诺发放消防宣传单5
    石纯丞发放消防宣传单5
    郑丽珍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陈凤书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曾招阳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黄晓红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熊淑琴给老人免费照相、理5
    郑汉荣给老人免费照相、按5
    肖小勤给老人照相、按摩5
    唐晓兰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福茂表彰、颁奖、玩游戏7
    张冬梅表彰、颁奖、玩游戏7
    马信喜表彰、颁奖、玩游戏7
    阙俊杰表彰、颁奖、玩游戏7
    廖海锋表彰、颁奖、玩游戏7
    廖贺文表彰、颁奖、玩游戏7
    曾冬冬表彰、颁奖、玩游戏7
    曾广荣表彰、颁奖、玩游戏7
     
     
     
    冷暖人生
    当前位置:首 页 >> 冷暖人生  
    不存在的“魔鬼”--老人王德信的无感官世界
    图/文:王龙志 本站编辑:陈贵 (摘自2013年11月06日腾讯大闽网“我们”第002期) 2013/11/6

    【捐助帮扶已结束】

     

    1.

    1960年,8岁的王德信在饥荒中失去了父亲。1970年,妈妈积劳成疾离世,留下他和长他15岁的跛脚哥哥。他天生聋哑,却聪明过人。11年前,他失去了双眼和一只手。5年前,相依为命的哥哥也离开了他。他从此孤身一人,凄厉不成声的哀嚎常划破小山村子夜的天空,在孩子眼中,他就像盘踞在阴森老宅的魔鬼。

     

    2.

    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没有低保,没有合作医疗,他成了不存在这个世界上的“魔鬼”。11年,黑暗里的他有苦说不出,有病无人知,假使有一天他一个趔趄摔倒无法起身,很可能只有等死的份儿。

     

    3.

    村民们回忆,年轻时的王德信虽有聋哑,但聪明过人,他不知道从哪学会了帮人炸石开地基的手艺,以此补贴家用,养活自己外,还能养活有自闭症的哥哥。11年前,王家邻居计划建房,找来王德信炸石,却错将黑火药当成炸药给他用。一声巨响后,满脸是血的王德信又失去了双眼和一只手。事发后,邻居立刻逃走,只剩空空的地基。

     

    4.

    他从随身的外套口袋里掏出一颗玩具子弹,叫嚷着。旁人翻译道,他是想政府帮他讨回一个公道,抓住害惨了他又逃跑的那家人。

     

    5.

    墙上的寿牌还是11年前,王德信50大寿时,好心的亲戚帮他挂上去的。谁曾想做寿仅仅三个月后,王德信就彻底堕入黑暗无声之中。

     

    6.

    5年前,哥哥死后,王德信独自居住在这300多平方米的百年老屋里。除了他的族兄王德大和外甥女婿蔡众谊会偶尔会来照看一下,村里很少有人敢走进这扇门。

     

    7.

    直到触摸到我们,他才知道有外人来访。他拼命地捏起脸上的皮肤,示意这里很疼。族兄王德大估计,11年前清理爆炸伤口时,还是有小石子嵌在肉里没有清理干净,石子已经和皮肉长在了一起。

     

    8.

    只有在晴朗无云的日子里,他才能通过光照与气温感知到白天和黑夜。

     

    9.

    破陋的厨房里,不知哪位好心人送来了半块南瓜,让王德信有口福尝到一顿“甜食”。

     

    10.

    灶台上的这罐盐,是王德信唯一的调味料。而且尽管看不见听不到,他还是把碗洗得很干净。

     

    11.

    无论做饭还是热饭,王德信都必须生火劈柴,因为老房子里没有电,用不了电饭煲。

     

    12.

    为了判断炉膛里的火是否生起,王德信必须将手伸进去,感受温度,这么多年下来,他的手似乎已然忘记了什么叫烫。

     

    13.

    细看他仅存的这只手,大拇指关键已经肿得如鸡蛋大小,我们却不知道他到底有多疼。

     

    14.

    这天,他的晚餐是白米饭和盐水煮南瓜,虽然极其简单,但王德信吃得很香。失明那年,村里想方设法帮他办了五保户,每月110元,由他年近八旬的姐姐代领后,换成大米和油托人带来。没米的时候,王德信便会不分昼夜地摸到村里的主街上大叫。

     

    15.

    宁德寿宁县平溪乡的山村,秋夜的气温已近10℃。王德信常常浑身哆嗦,他不知从哪里捡来一只手套,套住左边的残肢,那是他最怕冷的地方。

     

    16.

    这是王德信的洗脸毛巾和脸盆;村民回忆,失明前的王德信身材挺拔,仪表堂堂,而且很爱干净。若他能看见这盆水,会是怎样伤心?

     

    17.

    抽烟是这孤寂和黑暗的世界中,他唯一的乐趣。一些好心的村民,常常会给他送烟,他却每每客气一番。

     

    18.

    王德信的家,是村里小孩探险练胆的“宝地”。王德信向我们比划着,仿佛在说“有很多这么高的人跑到我房里偷我的烟,我很生气!”

     

    19.

    原以为他的生活简单得只剩下吃和睡,可我错了,我万万想象不到,他居然会种菜。菜地在距地面4米高的一处高台上,凭着一只手,他攀上自己做的木梯,吃力地爬上高台,顺手抓住他瞎眼后种下的小树,作为定位的标记。

     

    20.

    地上插的小棍,都是王德信用来定位的标杆。因为眼睛看不见,水往往浇得不匀,地里的菜也大小不一。但凭借一只手触摸,他的菜地里没有一丝杂草。据说,菜籽是他经年累月从别人送给他的蔬菜上摘下来的。

     

    21.

    浇完当天的第七桶水,王德信自信地摆出一个胜利的姿势,虽然此时的他却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这个姿势仿佛在说,“我要坚强地活下去”。

     

    22.

    据他的亲戚说,王德信甚至会爬上房顶休整瓦片,这令我们坚信,在这个又聋又哑又瞎又残老人的生活里,还藏着更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23.

    这里是王德信的卧室,床上的被子是亲戚送来的。他睡觉前,会仔细地确认所有的门窗是否关好,并小心翼翼地锁上房门,防止孩子偷盗他的香烟。

     

    24.

    绝望时,王德信会坐在大门口,不断地哀嚎,期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外面的世界,似乎早已将他忘记。

     

    25.

    当他的手与记者握住的那一刹那,他也老泪纵横,11年的无助黑暗里,他一直期望触摸到一双外面世界的手。

     

     

    视频纪实】:

     

     

     

    不存在的“魔鬼”诞生记


        全国近1263万盲人,他是其中一个;
        全国逾2200万聋哑人,他也是其中一个;
        全国超2472万肢体残疾人,他还是其中一个;
        全国过13亿拥有身份证的公民,但他却不在其中。
        他又聋又哑又瞎又残,在只有黑暗与寂静的世界里,孤独地煎熬了10年;
        他在潮湿阴冷的祖屋里,无数次无声地仰天哀嚎,却依旧未被社会记起。


    他聪明,会做人


        王德信,今年61岁,由于聋哑,我们只能从他族兄的口中,寻找他60年的过往。
        这间位于福建宁德寿宁县大山深处的王家祖屋占地300多平方米,建于百年前,当年王德信的曾祖父也曾中过举人。
        半个多世纪前,王德信就出生在居住了一家六口的祖屋里,天生聋哑伴随他来到这个世界。
        因为家穷,他的两个姐姐都被抱走,只剩下比他大15岁、有些跛脚和自闭的大哥。
        1960年,王德信的父亲死于饥饿,苟延残喘的母亲拖着瘦弱的两兄弟乞讨度日。
        1970年,思劳成疾的母亲撒手人寰,留下兄弟俩独自求生。
        吃饱,成了困扰兄弟俩一辈子的难题,但自闭的哥哥却成日躲在屋里看书,不愿见人,生活的担子默默落在了王德信身上。
        聪明,是村民们对当年那个高大帅气的哑巴的一致回忆。“哑巴看我们编竹篮,只要看一两遍他就能学会”,王德信的族兄王德大记忆犹新。
        会做人,是王德信残留在村民脑海里的另一印象;
        那时,聪明的王德信不知从何处学会了帮人炸石开地基的手艺,并借此补贴生活。“他炸十炮,总是少收东家一炮的钱,算是优惠”,王德大笑道。


    他中年失明,求死不得


        11年前一个冬日,年轻力壮的哑巴弟弟悄然年至五旬,几个热心的族亲送来寿牌,摆上一桌酒席,为王德信贺寿,这让他开心了好一阵。可他哪里知道,灾难的阴霾正在逼近。
        做寿三个月后的一天,海拔900米的这个小村庄寒气袭人。与王德信家祖屋一墙之隔的邻居计划在新年里盖房,王德信也有了新年的第一单活计。
        就当王德信引爆东家提供的炸药时,悲剧发生了。轰然之间,他满脸是血蜷缩在地上,左手手腕与手掌仅一根筋相连。
        原来,粗心的邻居提供的不是炸药,而是土制的黑火药。
        很快,村里人凑钱,将王德信送到宁德地区医院,可医生却无法让他重见光明,也无法再接上他的手掌。
        从此,聋哑的王德信彻底关闭了脑袋上的感受和交流器官,堕入黑暗无声的世界。
        无尽的黑暗和不能言出的痛让他绝望,他曾无数次用锄头猛砸自己的脑袋,但他发现,自己连死的能力都没有了。
        而更让他绝望的是,那家邻居因害怕赔偿竟举家逃走,至今杳无音信。而相依为命的哥哥,也以养不活弟弟为由,和王德信分灶。
        靠着好心村民不定期的接济,王德信仍常常食不果腹。但他还是会匀出气力,每日焚香祈祷早日将邻居绳之以法。
        没有人知道,兄弟俩在断顿的时候如何果腹,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究竟生没生过病。
        5年前的一天清晨,王德信的哀嚎传遍村庄的主街,村民跟着他的脚步,却发现哥哥已经僵卧在床上,没了气息。
        人们把哥哥的遗体抬出来,凑钱草草地火化了。平日对王德信多有照顾的族兄说,哥哥临终前的一个月,都是王德信服侍。
        至此,偌大的老屋只剩下王德信孤身一人;至此,在村里的小孩和妇女眼里,那个阴森的老宅里,一个面容恐怖、叫声惊悚的独居“魔鬼”诞生了。


    手记:老人王德信的“无感官世界”


        这是第一次有外人探访他的生活,这或许也是他第一次拍照。
        只要我不触碰他的身体,他无论如何不会察觉我的到来,因此,我得以解开这个无感官老人独自生活之谜。
        颠簸4小时,从海拔0米到海拔900米,我在下午四点踏进了这间村民避而远之的破宅。
        因为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此时的王德信正把自己关在屋里熟睡。
        在等待中,他的族兄告诉我,“他眼窝深陷,脸被炸得黑黑的,还常常夜半怪叫,村里的女人小孩都怕他”。闻听如此,我竟对这位将要醒来的老人平添几分恐惧。
        突然,房门吱的一声打开,他走进堂屋,一边摸索,一边叫喊。为了记录他的真实生活,我们有意识地避免和他接触,这场景像极了京剧《三岔口》的摸黑桥段。
        因为日常物件被移动,他认定有人闯入了自己的领地,但却不能判断来意。村里的小孩,常常把溜进这里当做探险,像夺取宝藏一样偷老人藏在房里的香烟。
        灶台上,摆着一罐盐,这是他唯一的调料。不知是哪位好心人送来的一块南瓜,让王德信吃上些甜味。
        仅有的一只手,成了王德信的眼睛,他用手伸进炉膛,确定灶火是否生起,用手伸进锅里,判断水是否烧开,饭是否熟了。
        原以为他的生活简单得只剩下吃和睡,可我错了,我万万想象不到,他居然会种菜。
        他用残肢拎着桶子,在盲杖的帮助下蹒跚出门,摸索到距家门口20多米墙边的一处水龙头。顺藤摸瓜,他找到皮管口,顺利地接满一桶水,又跌跌撞撞走回老宅后院的菜地。
        菜地在距地面4米高的一处高台上,凭着一只手,他攀上自己做的木梯,吃力地爬上高台,顺手抓住他瞎眼后才种下的,作为定位标记的小树。
        浇水的工具,是半个用烟头烫满小洞的可乐瓶。他的手不停触摸着泥土,整块菜地没有一丝杂草。据说,菜籽是他经年累月从别人送给他的蔬菜上摘下来的。
        来来回回,他吃力地提了7桶水,在大功告成之际,他自己对自己比出了一个胜利的姿势。
        那一刻,我为生命的顽强而落泪。
        而当他的手抓住我的那一刹那,他也老泪纵横,11年的无助黑暗里,他一直期望触摸到一双外面世界的手。
        他从外套口袋里掏出一颗玩具子弹,大张着无法发出声音的嘴叫嚷着。旁人翻译道,他是想政府帮他讨回个公道,抓住逃跑的那家人。
        他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叫嚷声越来越大,唯有香烟能使他平静。来人塞给他三条香烟,他竟客气得推回一条,这到底还是以前那个会做人的哑巴。
        但是香烟可以缓解孤独,却不能趋避危险,对于这个又聋又哑又瞎又残的他而言,任何一次摔倒都将倒地不起,都可能让他悄悄死去。


    求助:他是“不存在”的人


        “理论上说,世界上是不存在我叔叔这个人的,哪一天他死了,世界上连他存在过的记录都没有”,在这个大房子长大的族侄长叹道。
        王德信从未办过身份证,也没有户口,这也就没有社保,没有新农合医疗。
        失明后,村里想了很多办法,终于帮他办理了五保户,每月可领110元。这笔钱由他年近八旬的姐姐带领,换成米和油后,托人带给他。
        平溪乡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即使村里能拿出最原始的会计记录也好,但至今找不到任何能证明他身份的档案”。
        而唯一可能的办法,是有人能带着他和他的老姐姐前往宁德市做DNA鉴定,并由亲属开具证明材料,但这,也不能保证成功。


    人道援助


        在此,本栏目代王德信向亲爱的网友们郑重请求人道援助:
        1、请问是否有熟悉相关法律的网友,知道老人的身份证该怎么办理?
        2、请问是否有养老院能够、愿意收留可怜的老人?(相信换环境后,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只要照看得当,以他的聪明,想必会很快适应。)
        感谢各位网友的鼎力相助,让我们一起祈祷网络的力量能将老人带出深渊。

     

    【捐助帮扶已结束】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更多
    姓名:
    联系方式: (只有管理员可见)
    内容:
    验证码: 更新
     
     
     感恩有您 | 关于我们公益基金 | 版权声明 | 网站律师 

    COPYRIGHT(C)  POSITIVE ENERGY PUBLIC PLATFORM
    正能量公益平台 版权所有 闽ICP备13002196号-2 
    亿网行网络制作维护  腾媒大数据营销推广支持

    电子邮箱:chengui@znlcn.org

     
    手机扫一扫